“六一”国际儿童节回首:60年前的烽火童年-作文日记
- 时间:
- 浏览:84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60年前的这一天,中华民族的艰苦抗战已接近最后的胜利。在今天的孩子们欢度节日之时,我们辑录了那一代儿童苦难与抗争的影像——他们所拥有的,更多是眼泪、鲜血以及战争的回忆。这些因为远离而有些模糊的记忆,这些由于遥远而有些不太清晰的图像,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的一段苦难记忆。抗争:早熟的觉醒
苦难让战火下的儿童过早地成熟,也过早地觉醒。他们面对杀戮,懂得了仇恨;经历了奴役,学会了反抗。这些幼小的身影,出现在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抗战爆发后,举国奋起,很多儿童也在为抗战奔波忙碌。他们拿出了心爱的储钱罐,走上街头向路人募捐;他们在木刻上刻下国仇家恨,并像大人一样为抗战呼喊;他们还成立了孩子剧团,辛勤地编排、演练,然后转战数千里,深入前线和后方慰问演出。
图为1940年,在重庆近郊向乡民宣传抗战的儿童。
苦难:铁蹄下的创痛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残害和杀戮是肆意而没有底线的,他们没有因枪口面对的是手无寸铁的幼童而于心不忍,没有因屠刀下躺着的是战战兢兢的孩子而手下留情。肆虐的炸弹不停地泼洒着罪恶:襁褓中便成了孤儿,从家园中开始流浪,校园都成了瓦砾。他们稚嫩的脸上写着令人心碎的哀伤和惊恐,让今天的我们仍感觉得到那一段辛酸和压抑。在14年侵略战争中,日军的铁蹄共造成近220万中国儿童的伤亡。
图为1938年7月19日,在日军轰炸中受惊的武昌儿童躲在墙角哭泣。
新生:在战斗中成长
残酷的战争是儿童磨砺稚嫩翅膀的磐石。在战争中,他们学会了战斗;在战斗中,他们成长为英雄。在人民军队的队伍里,可以看到十几岁孩子的身影,他们喝着延河水长大,沐浴着领袖的关怀,在身板还未长起来之前便奔赴前线。在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儿童团员们不但没有放弃学习,还常常帮助游击队站岗、放哨,捉汉奸、打鬼子,成了子弟兵的好帮手。抗战期间,抗日儿童团遍布各地,培养了无数儿童团员,涌现出了一大批少年英雄。王璞、李爱民、李克元等小英雄的模范事迹,广为人们传颂。
图为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