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学能培养孩子的纪律性
- 时间:
- 浏览:223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我心目中纪律很好的教室景象应该是:教室里孩子有效的、勤勉地、自动地活动着,却没有出现粗鲁、野蛮的行为。身为教师的你我,是不是如同蒙台梭利一样,也想运作出这样理想的班级?
蒙台梭利教学能培养孩子的纪律性
少儿教育在线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当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
我心目中纪律很好的教室景象应该是:教室里孩子有效的、勤勉地、自动地活动着,却没有出现粗鲁、野蛮的行为。身为教师的你我,是不是如同蒙台梭利一样,也想运作出这样理想的班级?
纪律从自由而来
了使教室呈现一片有纪律的景象,往往我们定下了许多规范(常规)。因为我们深信遵守规范的孩子不会变坏!然而我们却容易忽略观察和了解--孩子在遵守规范、表现纪律的过程是主动的,自发的,或是被压抑,被强迫的? "纪律从自由而来"这是个不容易了解的原则。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如何培养出纪律呢?我们所要的纪律不是把孩子训练的绝对安静,或象无法动弹的病人一样的不动。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违反了孩子内在的需求,使孩子丧失自己的本性,又怎能称为纪律? 当孩子有自主能力时,能适当改变自己的行为,配合遵守着生活中必须的规范时,他才算是一个有纪律的人,是个主动的个体。老师要引导孩子们走向自由且有纪律的生活是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的。在教室里,孩子学习活动、而不是静静坐着,他不是为学校而是为一生作准备。因此,老师必须预备环境,让孩子籍由日常生活教育中的习惯养成和练习,使其能正确的表现自己应有的言行举止。如此,帮助孩子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止适用于家庭、学校,更延伸到社会。
他律和自律
一天, 一群孩子围在一起讨论恐龙,一堆书籍散满桌面,每个人分享着书里的恐龙是哪一种,越讨论越深入,也就兴致大发,自创起游戏来。当中有一位领导者负责出题目,其他孩子去翻书找答案,没有人走动、争吵,只有讨论声。但声音时大时小的出现,教师便要求他们自行看书,不能再玩了。这位老师在没有观察和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时,便粗鲁地制止孩子,不但打断了孩子自发性的学习欲望,也混淆了孩子对纪律的认知。孩子被命令要表现纪律,而非发自内心学习"自律"。
在我们学校里,墙与大门的外面有一棵果树,孩子在户外活动时,每天都会看看它,有时落叶,有时枝叶茂密,有时甚至枝上光秃秃的。有一次上田园课时,他们记住了这棵树的名字,从此对他的观察多了,也常提出问题,想要更多了解这棵树的历史。
今年春天,孩子们一直望着树上的花,问它为什么只开花不结果?有人说它是公的,所以不会有果实。不久,这棵树开始长果子了。刚开始孩子们每天数长了多少果子,但越来越多,数不清了。这天,孩子们很好奇果子为什么不掉下来?想尽办法,非得一探究竟不可,一个孩子爬上滑梯,伸出手正好可以拉到果子,其他人在旁边加油。这时,目睹一切的我,想走过去叫他们不要摘,又想看看他们会如何处理果子。于是我放弃了干预他们的念头。当摘下一颗果子时,他们心满意足地看着它,并那去喂黄金鼠吃。我看到一张张愉快、兴奋、等待和满怀喜悦的脸庞。
老师应具有一颗热忱的心,观察、尊重环境中的人,让孩子在活动中自由地探索周遭的人、事、物,避免阻挠孩子自发性的活动。不过,当孩子出现危险行为,比如:侵犯他人、伤害自己、破坏环境时,我们必须主动的加以制止,请他暂时离开。如果教师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无法制止时,将养成孩子"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观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