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注意的教育方向!科学成为小学必修课
- 时间:
- 浏览:307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在许多家长的意识中,孩子的学习成绩中最需要牵挂的就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这些课程被认为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升学。而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2017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阶段的课程中又将增加一门必修课——科学。科学课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成为小学阶段又一门被高度重视的课程。
很多家长都愿意花费大价钱为孩子报作文班、奥数班、英语班,但其实科学课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程度也丝毫不亚于这些主科。
升学篇:跑赢“综合素质评价”需学好科学
无论是小升初阶段,还是中考和高考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都已经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多地教育主管部门明确提到了学生参与开放式科学实践活动。
在众多的小学课程中,科学是实践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旧版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科学课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强调,课程被提前到了一年级。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科学课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高度。
功课篇:为中学阶段的理科学习打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包含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的内容,与初高中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采取的主要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课堂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式学习。与初高中阶段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理科课程不同,小学科学是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重视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铺垫,能够使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更加游刃有余。
发展篇:科学教育指向四大创新素质
有人也许会认为,科学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科研人才,对于不以科学研究为职业发展目标的人来说,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是那么突出。这其实是误读了科学教育的目标,青少年学习科学课,不只是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指向创新能力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了创新型人才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展。这四大支柱涵盖了创新人才的四大创新素质:一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具有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四是善于提出假想,勇于付诸实践。我们的科学教育,培养的正是这些能力。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制造业加速升级的时代,创新能力恰恰代表着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编者:科学素养已经紧密地与青少年的升学、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相关联,作为家长的你,是否已经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了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