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期松动,抢先入学就一定更好吗?
- 时间:
- 浏览:381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后,关于孩子入学年龄的问题也随之在全国引起了高度关注。8月31日不再是界定孩子是否达到入学年龄的风水岭,许多家长都做好了让孩子提前入学的准备。但是,提前入学就一定能抢占先机吗?博识君想说的是,学习的先发优势当然不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最佳入学年龄
到底该在什么时候把孩子送入小学?针对这个问题,每个孩子都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孩子的发育水平不一样。有专家表示,男孩和女孩大发育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研究发现,男孩的发育整体晚于女孩,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水平仅相当于3岁半的女孩,读写能力也迟1年到1年半。
根据孩子的实际发育情况确定入学年龄是真正有益于孩子的选择。由家长根据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和家庭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入学时间,这也是发达国家比较通行的做法。让一个不满6岁周岁的男孩入读小学一年级,他很有可能会坐不住、听不懂。如果发现孩子的智力发育要比同龄的孩子快,让孩子提前入学当然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素质教育应先于知识教育
习惯了“抢跑”思维的家长们还需要转换一个观念,提早对孩子进行全面培养,并不意味着要提早将孩子送入小学。做好孩子上学前的各项准备远比匆忙把孩子送入小学更重要。孩子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主要是知识教育,但从一个人长远的发展来看,素质的培养远比知识的学习要重要得多。
在新的产业革命时代,早一年或者晚一年完成学校的学习并进入社会,这一点并不能真正影响到一个人的实力,真正决定一个人实力的是他的综合素质。在美国的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写的《全新思维》中,他提出了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
设计感:能够进行独特的创意和设计。
故事力:宣讲和表达的能力。
交响力:多学科的涉猎和积累,能够交叉各种学科知识,从而进行创新。
共情力:能够与团队共享共存,具有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娱乐感:不但能够创新,还能够追求“美”和“有趣”,激发无限的求知欲。
意义感:不满足于为创新而创新,而是追求创新改变世界、推动世界进步。
以上的种种能力,正是素质教育最关注的培养重点。
提前培养综合素质胜过“抢跑”小学
相比知识教育,素质教育的独特价值不可忽视。在国内的一线城市,各类形式丰富的素质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众多家庭的首选。
选择拼搭类课程,培养孩子的立体空间感和分析归纳能力和,激发创作灵感。通过实验探索或其他STEM课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跨学科思考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方法的全面发展……
在孩子真正进入学校学习阶段的很多年里,家长会发现,如果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先于知识的学习,孩子会受益无穷。
初入小学,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孩子体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进入小学,学校对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要求都会提高,从自理能力、纪律性到知识结构与能力。相比之下,喜欢“上学”的孩子会适应得更快。
随着年级不断升高,学习能力更强的孩子更有优势。从小学到中学,学习的内容越来越难,具备良好学习习惯、分析思考能力的孩子会更加得心应手,而这些能力都是在不断的开动脑筋、分析归纳、分工协作、解决问题中形成的。
博识君说:
与其争抢入学时的几个月时间差,不如放眼更长远的综合能力培养,我们学到知识有可能会忘记,也有可能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而能力却可以伴随一个人终身。是时候抛弃这种功利化的入学观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