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玲:多带孩子去“游玩”
- 时间:
- 浏览:291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首先在与孩子的关系处理上,家长也要“活”一点,不要太刻板。有的家长对孩子很严厉,在某个事情上要求孩子这样就必须得这样,容不得一点退让。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如何让孩子真的听话了、理解了还是需要家长的策略。在孩子特别闹的时候家长应该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其“屈服”,而不是一味采用恐吓、惩罚的方法; 陈老在活教育中特别强调,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要小孩子自己动手和动脑,做教师和做父母的不要包办代替,以便使小孩子获得直接经验。我们今天的幼儿园教师和家庭父母,如果不让小孩子动手动脑,事事越俎代庖,就不能培养应有的劳动习惯,只能培养出奇生虫,还有什么获取直接经验可言? 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探讨自然的神秘,研究社会的实际问题,都是儿童的活教材。陈老非常重视向大自然、大社会的探求,而反对旧教育的死啃书本。在鼓楼幼儿园,我们的教育并不限于活动室、教室,更不会把孩子们关在屋子里,而是带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游玩,去接触活的动物、植物和人群。不过,我们并不反对学习书本知识,而只是反对某些教师或是家长死死地把眼光钉在书本上。课堂教学、家庭教育都应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标本”。比如,一个小菜场就可以作为教育孩子的一个标本,你可以带孩子去买菜,在买菜的过程中教孩子认识瓜果蔬菜,和他们讲解植物生长的知识;也可以教他们学会买卖,如何使用货币;也可以和孩子念儿歌,培养语言能力,这样的生活素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是活教材,这就是活教育。 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知识,儿童完全没有经验,读了也不可能完全理会。所以,必须让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通过“现代”的活教材研究到“过去”的死知识上去。我们就要抛开书本,带领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从头探索。儿童喜欢野外生活,到野外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讨、去追求,就可获得确实而经济的直接知识。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