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大班额下外地民工子女的品德教育
- 时间:
- 浏览:183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的民工积极参与了经济建设,随之而来的民工子女也分流进了当地的学校。这必然增加当地学校的负担,于是呈现出“学生多,学校少”的尴尬局面。由此,一间间教室坐得满满
欢迎来到少儿教育在线,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少儿教育在线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的民工积极参与了经济建设,随之而来的民工子女也分流进了当地的学校。这必然增加当地学校的负担,于是呈现出“学生多,学校少”的尴尬局面。由此,一间间教室坐得满满当当,相对于时下流行的“小班教育”,出现了“大班额”或“超大班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外地民工子女的品德教育,成了我们班主任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关键词: 大班额 外地民工子女 品德教育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的民工积极参与了经济建设,随之而来的民工子女也分流进了当地的学校,这必然增加当地学校的负担。便呈现出“学生多,学校少”的尴尬局面。由此,一间间教室坐得满满当当,相对于时下流行的“小班教育”,出现了“大班额”或“超大班额”。面对这种现状,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颇感工作的艰辛。同时,对班级德育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如学生品行是否端正,身体是否健康,特长是否得到发挥,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在校的安全责任……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我们肩头沉重的担子,无一不成为我们时刻关注的问题。我校面对的生源有许多是外来民工子女,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相对滞后,由此出现了大班额的现状,加之外地民工子女的特殊性,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开始探索、寻找新课程理念下,外地民工子女的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
一、 当前民工子女存在的问题:
1.语言环境的不同。 民工子女来自各地,各地的语言各不相同,在老家都用土话交流,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用普通话表达。加上与当地语言环境的差异,造成他们在语言上的困难和不适应。
2.家庭环境普遍较差,对于学习不够重视。 决大部分民工租住在农民出租房,房舍拥挤简陋,摆设杂乱,学生连一个做作页的地方也没有,家长对于子女的学习状况不重视。
3.卫生习惯相对比较差。 家庭环境不整洁,不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举止。
4 教育环境不断变化。 民工的流动性导致其子女受教育的连贯性受到中断,他们不断得要适应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教材,从而导致他们成绩的快速滑坡,对学习丧失兴最终使他们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
上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