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1037年—1101年)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丰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诗,宋人称为"诗豪",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1037年-1056年)
苏轼出生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自幼聪颖好学,受到父亲苏洵的严格教育。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榜进士及第,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初入仕途(1057年-1071年)
苏轼初任凤翔府签判,后历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等职。这一时期,他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同时创作了大量诗文。
乌台诗案(1071年-1079年)
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因诗文讽刺朝政,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经多人营救,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时期(1080年-1084年)
在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大量不朽的作品,包括《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这一时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之一。
杭州、密州、徐州时期(1085年-1094年)
元祐年间,苏轼先后任杭州、密州、徐州知州,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在杭州任上,他组织疏浚西湖,修筑苏堤,造福一方。
晚年贬谪(1095年-1101年)
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为惠州安置,后又贬至儋州(今海南岛)。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获得北归许可,但在途中于常州病逝,享年65岁。
苏轼代表作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节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诗词分类
题画诗
苏轼文学成就
词作成就
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将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大大拓展,创作了大量气势恢宏、意境开阔的词作。他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有婉约深情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诗歌成就
苏轼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沉郁顿挫的政治讽喻诗,也有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还有情感真挚的抒情诗。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富有哲理性,被誉为"诗豪"。
散文成就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成就卓著。他的散文语言流畅自然,富有文学性和哲理性,代表作《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被誉为千古名篇。他的散文打破了骈文的束缚,开创了宋代散文的新风格。
书画成就
苏轼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自成一体,被称为"苏体",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绘画以水墨写意为主,尤其擅长竹石,开创了文人画的新风格。
苏轼的人生哲学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挫折和人生坎坷,但他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的人生哲学可以概括为"旷达"和"超脱",面对困境能够泰然处之,不为外物所累。
苏轼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他能够在逆境中发现美好,在困境中保持乐观。他的名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
苏轼还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职期间多有惠民之举。他的作品中既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体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苏轼对后世的影响
苏轼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在词坛上,他开创了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影响了后世无数词人。在诗坛上,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成为宋诗的代表人物。
苏轼的散文成就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风格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也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修养,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典范人物。他的作品和精神被后世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