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1140年—1207年)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词中之龙"之称。

辛弃疾少年时期曾参加抗金义军,后归南宋,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他的词作风格豪放,气势磅礴,多表现报国之志和忧国之情,同时也有不少描写田园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

辛弃疾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1140年-1162年)

辛弃疾出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山东济南,少年时期目睹了金人的残暴统治,立志抗金复国。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辛弃疾参加了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一职。

归宋从政(1162年-1181年)

同年,辛弃疾率领义军归降南宋,受到宋孝宗的接见,并向朝廷提出北伐收复中原的建议。此后,他历任江西、湖南、福建等地方官,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被弹劾罢官(1181年-1189年)

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政见不合被弹劾罢官,退居江西上饶带湖。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词作,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感慨。

再度出仕(1189年-1194年)

绍熙元年(1189年),辛弃疾再度出仕,任福建提点刑狱,后升任福建安抚使。在任期间,他积极备战,训练军队,为抗金做准备。

晚年隐居(1194年-1207年)

绍熙五年(1194年),辛弃疾再次被罢官,退居江西上饶。在晚年,他仍然关心国事,创作了不少忧国忧民的词作。嘉泰七年(1207年),辛弃疾在上饶病逝,享年68岁。

辛弃疾代表作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词作特点

豪放风格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作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语言雄浑有力。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词人的豪迈气概和远大抱负。

爱国情怀

辛弃疾的词作中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收复失地的决心。他的许多词作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民族复兴的热切期望。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的心情。

婉约与豪放的结合

辛弃疾的词作不仅有豪放的一面,也有婉约的一面。他能够在豪放中见婉约,在婉约中见豪放,使其词作既有气势,又有情致。如《清平乐·村居》就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婉约词,展现了词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形象鲜明

辛弃疾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形象,使其词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孤独愤懑的心情。

辛弃疾的人生追求

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怀抱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收复失地的决心。他的人生追求可以概括为"忧国忧民"和"建功立业"。

辛弃疾少年时期就立志抗金复国,后来虽然多次被排挤、罢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民族复兴的热切期望。

同时,辛弃疾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被迫退隐的日子里,他积极参与农事,关心民生,创作了不少描写田园生活的词作,表现了他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辛弃疾对后世的影响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与苏轼并称"苏辛",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词作风格豪放,气势磅礴,开创了词坛的新风貌,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和艺术手法。

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也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他那种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的精神,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辛弃疾的词作艺术成就极高,他那种豪放与婉约相结合的风格,那种形象鲜明、语言雄浑的艺术特色,为后世词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