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 (hé)平静,调和:和平。和谐。和气。和睦。和蔼。和善。和解。和好。和缓。和风细雨。
  • (hé)跟,与,同:和衷共济。和盘托出。
  • (hé)应和,附和:附和。随声附和。
  • (hé)表示数量相加:三和五等于八。
  • (hé)表示混合:掺和。搅和。
  • (hè)应和,伴奏:伴和。和声。
  • (huó)搅拌:和面。
  • (huò)温暖:和暖。

详细释义

和,汉字,是一个多音字,读音有hé、hè、huó、huò四种,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人声相应和。

在现代汉语中,"和"字有多种含义:

  • (hé)平静,调和:指和平、和谐的状态,如"和平"、"和谐"、"和气"、"和睦"、"和蔼"、"和善"、"和解"、"和好"、"和缓"、"和风细雨"等。
  • (hé)跟,与,同:表示共同,如"和衷共济"、"和盘托出"等。
  • (hé)应和,附和:表示附和他人的言行,如"附和"、"随声附和"等。
  • (hé)表示数量相加:如"三和五等于八"。
  • (hé)表示混合:如"掺和"、"搅和"等。
  • (hè)应和,伴奏:表示音乐上的和声,如"伴和"、"和声"等。
  • (huó)搅拌:表示将干的和湿的东西搅拌在一起,如"和面"。
  • (huò)温暖:表示温暖的感觉,如"和暖"。

汉字结构

"和"字为左右结构,左部为"禾",右部为"口"。从字形上看,"和"字是"禾"和"口"的组合,"禾"表示谷物,"口"表示口,合起来表示人们在收获谷物时欢乐和谐的场景,引申为和平、和谐之意。

和字笔顺

笔顺:撇、横、竖、横、提、横、竖、横

例句

  • 我们应该和平共处,互相尊重。
  • 这个社区的居民和睦相处,关系融洽。
  • 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总是面带微笑。
  • 经过协商,双方终于和解了。
  • 他总是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 三和五等于八。
  • 不要把自己掺和进这件事。
  • 她正在和面做饺子。
  • 春天的阳光和暖如绒。

相关诗句

  • 《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意为礼的作用,在于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 《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为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通行之道。)
  •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描绘了一幅和谐欢乐的宴饮场景。)

和的哲学思考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哲学传统中,对和的理解和诠释也各不相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和为贵",认为和谐是社会的理想状态。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强调礼的目的是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他认为,和不是简单的一致,而是"和而不同",即在保持各自特性的基础上达到和谐。

在道家思想中,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强调阴阳的和谐统一。庄子则强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现代社会,和的理念已经扩展到国际关系、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和平共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都体现了和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