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 尽心竭力,全心全意:忠心。忠诚。忠实。忠贞。忠义。忠勇。
  • 忠告,劝告:忠言。忠告。
  • 中肯,恰当:忠恕。

详细释义

忠,汉字,读音为zhōng,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尽心竭力、全心全意。

在现代汉语中,"忠"字有多种含义:

  • 尽心竭力,全心全意:指对国家、事业、他人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态度,如"忠心"、"忠诚"、"忠实"、"忠贞"、"忠义"、"忠勇"等。
  • 忠告,劝告:指出于好意的劝告,如"忠言"、"忠告"等。
  • 中肯,恰当:指言行恰到好处,如"忠恕"等。

汉字结构

"忠"字为上下结构,上部为"中"(表示中正、恰当),下部为"心"(表示心意)。从字形上看,"忠"字是"中"和"心"的组合,表示心中有中正之道,引申为尽心竭力、忠诚之意。

忠字笔顺

笔顺: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钩、点

例句

  • 他对祖国忠心耿耿,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这只狗对主人非常忠诚,主人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 作为一名员工,应该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 他们夫妻相互忠贞,共同度过了几十年的婚姻生活。
  • 朋友之间应该能够说忠言,即使有时候听起来不那么舒服。
  • 他给我的忠告对我的人生有很大帮助。

相关诗句

  • 《论语·为政》:"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意为君子做官,是为了实行自己的义,即忠于自己的职责。)
  • 《孟子·离娄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意为尽心竭力,就能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自己的本性,就能了解天道。)
  •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意为诸葛亮北伐未成功就去世了,让后人为他的忠心而感动落泪。)
  •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为人总有一死,要留下一颗赤诚的忠心照耀史册。)

忠的哲学思考

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忠的理解和诠释也各不相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将"忠"作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强调对君主、对国家的忠诚。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强调君臣之间的相互责任。孟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认为忠不仅仅是对君主个人的忠诚,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在现代社会,忠的内涵已经扩展到包括对国家、对事业、对家庭、对朋友等多个方面的忠诚。忠不再是单向的服从,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双向关系。

忠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盲目的忠诚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行为。因此,真正的忠应该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道德判断基础上的,是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