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誉。信守。信实。诚信。失信。
  • 相信,信任:信任。信赖。信服。信仰。信念。信心。
  • 表示消息:信息。信号。信件。信函。信笺。信封。
  • 表示随便,任意:信口开河。信手拈来。

详细释义

信,汉字,读音为xìn,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诚实、不欺骗。

在现代汉语中,"信"字有多种含义:

  • 诚实,不欺骗:指言行一致,不欺骗他人的品质,如"信用"、"信誉"、"信守"、"信实"、"诚信"、"失信"等。
  • 相信,信任:指对人或事物的信任和依赖,如"信任"、"信赖"、"信服"、"信仰"、"信念"、"信心"等。
  • 表示消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或信息本身,如"信息"、"信号"、"信件"、"信函"、"信笺"、"信封"等。
  • 表示随便,任意:指不经思考或准备的行为,如"信口开河"、"信手拈来"等。

汉字结构

"信"字为左右结构,左部为"亻"(表示人),右部为"言"(表示言语)。从字形上看,"信"字是"亻"和"言"的组合,表示人说话算数,引申为诚实、信任之意。

信字笔顺

笔顺:撇、竖、横、竖、横、撇、点、横折钩、点

例句

  •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应该言行一致。
  • 他是一个很有信用的人,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做到。
  • 我们要相互信任,共同进步。
  • 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一定能成功。
  • 这是一封来自远方的信,带来了家乡的消息。
  • 他信口开河,说了很多不实的话。
  • 他信手拈来一朵野花,别在了她的发间。

相关诗句

  • 《论语·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为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 《论语·为政》:"民无信不立。"(意为民众如果不相信政府,国家就不能立足。)
  • 《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为诚实是天的规律,追求诚实是人的道路。)

信的哲学思考

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哲学传统中,对信的理解和诠释也各不相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将"信"作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认为信是人的基本德性之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信用的重要性。他认为,信不仅是个人品德,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在道家思想中,老子提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观点,认为真实的话语往往不华丽,华丽的话语往往不真实。这反映了道家对真实性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信的内涵已经扩展到包括个人诚信、商业信用、社会信任等多个方面。信任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