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768年—824年)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号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提倡散文革新,反对骈文,开创了古文运动的先河。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沉郁顿挫的政治讽喻诗,也有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作有《师说》《马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

韩愈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768年-792年)

韩愈三岁丧父,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少年时期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贞元八年(792年),韩愈二十五岁时进士及第,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仕途经历(792年-819年)

韩愈的仕途坎坷,多次遭受挫折。他曾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反对迎佛骨入宫,触怒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晚年生活(819年-824年)

在潮州任职期间,韩愈政绩卓著,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来,他被召回朝廷,任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职。长庆四年(824年),韩愈在长安病逝,享年57岁。

韩愈代表作品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若先生者,可谓志大而智昏,言伟而行薄矣。"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悖矣哉!"

弟子曰:"先生之言虽教训也,弟子之愚,卒不能改。若夫子所言勤且多,犹弟子之所难也。顾视先生之门人,观其行事,亦何鲜鲜也?"

先生曰:"吾语女:驰骋乎四方者,不可以一辔收也;操弓矢者,不可以共一矢中也;立大事者,不可以共一心虑也;有志四海者,不可以共一方志也。"

弟子曰:"敢问何谓也?"

先生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知过不能改,是吾忧也。已矣乎!子归,吾将舍汝,而就师于西方之国。"

弟子请曰:"远莫致之,幸承攀话,请问其途。"

先生曰:"充乎尔耳,满乎尔目,窥乎尔肺肝。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名扬于后世,泽被于来裔。天下之人,不期而谓之端士。"

弟子曰:"敢问何谓端士?"

先生曰:"学优而志弥坚,德修而行弥笃。砥砺廉隅,励精图治。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已矣乎!吾语汝,汝亦以吾语,而语于人。"

元和圣德诗

元和天子神且武,徐方新取胡尘静。

渔阳突骑邯郸儿,长驱东胡胜剑客。

朝廷几日气如雾,宫中下诏诸将速。

天子亲劳五原兵,将军已奏汾阳捷。

胡虏逃奔走蓬蒿,天兵追骑出榆塞。

朔方健儿三十万,横行漠北取龙庭。

万里无人烽火绝,惟见蓬蒿随天风。

祭十二郎文

十二郎年十七,始来京师,其乐嗜学如饥渴。

方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夜不能寐,昼不能食,形神不知疲倦,思虑不知滞留。

其于学也,如饥之于食,如渴之于饮,如飞蛾之赴明烛,不知所以为也。

其于为人也,温恭谨厚,廉洁方正,循规蹈矩,不敢逾越。

其于交友也,诚信笃敬,推心置腹,无所隐讳。

其于家人也,孝友恭顺,无违亲意,无忤长志。

呜呼哀哉!天不假年,不使有成,遽然夭殁,痛哉不幸!

韩愈文学特点

文以载道

韩愈主张"文以载道",认为文学应该承担传播儒家思想、教化社会的责任。他的散文和诗歌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如《师说》中倡导尊师重教,《马说》中借马喻人才,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惋惜。

古文革新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当时流行的骈文,提倡恢复先秦两汉的古文风格,强调文章应该言之有物,内容充实,语言朴实无华。他的散文如《师说》《马说》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语言简洁有力,内容深刻。

诗风多样

韩愈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沉郁顿挫的政治讽喻诗,如《元和圣德诗》,也有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如《南山诗》。他的诗歌语言奇崛,想象丰富,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思想深刻

韩愈的作品思想深刻,充满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如《进学解》,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学习、做人的深刻见解;他的诗歌如《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表达了对道统传承的忧虑和对儒家思想的坚守。

韩愈对后世的影响

韩愈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与柳宗元一起开创的古文运动,对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传统。

韩愈的"文以载道"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理论,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观念。他的散文创作,开创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新风格,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的诗歌创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他的许多诗句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

韩愈的思想和文学成就,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