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701年—761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祖籍山西祁县,出生于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维是盛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尤其在山水诗和山水画方面成就突出,被后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诗歌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多表现隐逸山水田园生活,代表作有《鹿柴》《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等。

王维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701年-724年)

王维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精通音律,擅长书画。开元九年(721年),王维二十一岁时进士及第,授太乐丞,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仕途经历(724年-756年)

开元十二年(724年),王维因"讽谏逆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王维被召回朝廷,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等职。天宝年间,王维官至给事中,后又任吏部郎中。在此期间,王维购置了辋川别墅,常在此隐居,创作了大量山水诗。

晚年生活(756年-761年)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王维被迫为伪职。乱平后,因其弟王缙的关系,王维得以免罪,但此后他深感人生无常,更加倾心佛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宝应元年(762年),王维在京师病逝,享年61岁。

王维代表作品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王维诗歌特点

诗中有画

王维是著名的诗人兼画家,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绘画性,善于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生动的画面。如《鹿柴》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寥寥数语就描绘出阳光透过树林照在青苔上的美丽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禅意幽远

王维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其诗歌常常蕴含着深刻的禅意。他的诗歌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如《山居秋暝》中"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清新淡雅

王维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他善于捕捉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以平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如《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简单的描述却让人感受到秋天山中雨后的清新气息。

意境幽远

王维诗歌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意境幽远,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他的诗歌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超越具体时空的哲理和情感。如《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营造出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王维对后世的影响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与孟浩然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新风格,被后人合称为"王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流派。

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诗歌和绘画艺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山水诗和山水画相互融合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文人画的重要传统。

王维的禅诗开创了中国佛教诗歌的新境界,对后世的禅宗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将佛教思想与诗歌艺术完美结合,创造出既有哲理深度又有艺术美感的诗歌作品。

王维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对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许多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